
翻開2024年區政協的履職答卷
一篇篇務實的建言、一場場凝聚力的活動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一項項豐碩的成果
繪就了履職盡責的最美底色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區政協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建改革發展之言、做為民惠民之事、聚同心同向之力,以“實干之筆”書寫新時代人民政協履職“亮麗答卷”。


堅定擁護“核心”
強化政治引領主動作為

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區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責任,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協助開好區委政協工作會議,及時制定貫徹落實專項方案,將相關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和學習座談會制度,深學細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年共舉行黨組會議和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40次、主席會議18次、常委會集中學習4次、委員讀書活動23次,交流發言5300余人次。
以“同心同杭·紅領西湖”黨建品牌為引領,構建完善“1+1+6”政協黨建組織體系,“兩個全覆蓋”水平切實得到提高,相關做法在《浙江政協信息》上刊登并獲得省政協領導批示肯定。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完善學習、管理、考核、激勵等7項工作機制,開展學習研討14次,現場教學4批128人次。

服務助力“中心”
聚焦主責主業奮發有為

圍繞“藝術賦能‘兩鎮六街區’建設”、數實融合發展等主題協商建言。圍繞數字經濟創新提質,開展省市區三級政協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圍繞平臺經濟規范有序發展、生命健康產業集聚等開展民主監督。圍繞提升九曲紅梅品牌影響力,連續三年開展調研協商,推動九曲紅梅茶管理協會正式成立。深入實施“雙百”引薦行動,全年向區委、區政府引薦項目108個、人才149名,匯集資金19.6億元。
緊扣打造“青年留杭第一區”目標任務,召開專題協商會,開展助力“青年夜校”建設八項行動。緊扣5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開展專題協商會。緊扣打造科創金融先行區、培育壯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重點工作,開展界別協商。
聚焦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連續兩年舉行政企協商會。聚焦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深化國企改革,開展協商式監督。聚焦“西湖碼”“小哥學院”“藝術村長”等特色改革項目,組織開展在線協商議政23場,收集意見建議510條。

堅守為民“初心”
增進民生福祉擔當善為

助力“閱讀第一區”建設,組織召開協商圓桌會,深度參與曙光路城市漫步風情街區、天目里國際街區建設。圍繞水滸文化、西溪文化傳承發展,環西溪文化帶建設等積極建言獻策,凝聚工作合力。圍繞中國濕地博物館、“西湖遇見敦煌”等重點“文旅+”項目推進,開展視察調研12次。
聚焦智慧安全韌性城市建設,連續兩年開展專題協商會。聚焦“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開展省市區三級政協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圍繞后亞運時代環境品質長效管理、重塑國土空間新格等開展協商“回頭看”,助力解決痛點難點問題19個。
召開“深化養老集成改革,推動‘醫養康護’一體化發展”專題協商會。聚焦新就業群體友好社會建設,開展網絡主題議政。圍繞2024年度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實施和2025年項目選題,開展協商式監督。各鎮街民生議事堂、村社協商驛站累計開展協商活動479場,參與委員2848人次,帶動群眾6300余人次,900余條意見建議得到采納落實。

匯聚奮進“同心”
緊扣團結民主聚力而為

積極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在政協更好履職創造條件,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與政協重要履職活動38場、提交大會發言24篇,集體提案40件。組織宗教界別委員開展學習視察,持續增強“五個認同”。
深化“政協走親”,主席會議成員累計走訪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246人次。加強委員走訪聯系,常態化助力委員企業紓困解難,協調解決各類問題60余個。“溪湖匯”委員工作室舉辦各類活動213場,吸引2600余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
精心組織開展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加強“書香政協”建設,“溪湖匯”委員大講堂每月開講。西溪書畫研究會舉辦書畫交流活動6場,編印《墨韻流芳頌華章》書畫作品集。以“閱見西湖 同心同杭”為主題舉辦“西湖活動周”。

深耕主業“匠心”
踐行協商民主同向共為

制定出臺《關于優化“請你來協商”工作流程的實施辦法》,構建協商平臺聯盟矩陣,相關做法在全市政協協商平臺建設推進會上做經驗交流。《深化“小哥學院”品牌,助力新就業群體服務再“升溫”》協商案例獲評全省政協民生議事堂典型案例。
迭代升級“一艙兩端六微”西湖數字政協主架構體系,優化駕駛艙功能模塊,完善“八個在線”應用場景,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機制,動態勾勒委員履職全景畫像。健全全周期閉環提案工作體系,完善提案審查工作機制,提案辦復率、委員滿意率均為100%。全年編發社情民意信息127期,55篇信息被全國和省市政協錄用,實踐做法在省政協學習交流會上做典型發言。

篤定實干“決心”
加強自身建設務實勤為

提升委員履職能力,舉辦政協常委讀書會、全體委員集中培訓班,開展“委員走進”系列活動24場。講好委員故事,兩名委員優秀履職事跡在《人民政協報》和《中國政協》上刊登。
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完善專委會與區黨政部門對口聯系制度,優化專委會聯系指導界別委員活動組、鎮街政協委員履職小組、委員工作室等工作機制。相關做法在全市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做交流發言。
持續提高機關工作效能,《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研究》入選省政協年度優秀論文集,《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以“小信息”促進“大民生”》案例獲評全省政協創新工作案例。全年在中央、省市媒體上刊登各類新聞178篇,其中2篇新聞在《人民日報》上刊登,5篇新聞在《人民政協報》上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