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下午,參加區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的全體政協委員,對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委員們緊扣報告主題,結合本職工作暢談感受、建言獻策。

章碧珍委員說,認真研讀了兩份報告后,感受到西湖區政協一直圍繞經濟和產業的發展開展考察、調研工作,工作思路越來越創新,舉措越來越有力。她希望西湖區政協能繼續利用好區域內優秀的文化資源、科技資源、旅游資源和新型農業資源,持續關注《種地星球》項目等農科文旅融合發展的課題,深度推進四大優勢產業之間的整合,打造出更多農科文旅融合新樣板。

程士慶委員說,報告“有血有肉”,體現了西湖區政協深入基層的工作作風。他所在的浙江文學館被列入報告,一句“建立與省文學館的常態化合作”背后離不開區委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支持。他將在藝術賦能首善之區建設、打造“閱讀第一區”等方面發力,將最具西湖地域特色的茶文化與最適合大眾傳播的文學載體詩歌相結合,邀請國內外著名詩人參與,適時舉行“茶與遠方國際詩會”等品牌活動。同時爭取“大師對話”項目總部落戶西湖區,打造西湖“閱讀第一區”標志性品牌。

閆菲委員說,報告內容翔實、豐富,充分展示了過去一年西湖區政協在各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亮點。她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和優勢,希望西湖區圍繞生命健康產業,以國際健康中心為依托,打造產學研用一體生態鏈,將錢塘文化藝術中心資源與數字孿生相結合,打造數字文旅和智慧健康服務基地。同時,她計劃在龍塢開展健康風險干預試點,構建現代化智慧健康保障服務體系,更好地為西湖區服務。

張凡委員說,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不僅梳理了過去一年的工作,也對2025年做了展望和部署。她建議,新的一年西湖區政協以數字政協為紐帶,關注中小企業在AI應用方面存在的痛點,以政策扶持、集聚技術人才、打造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等手段,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打造AI應用前沿新高地。

桑健委員說,兩份報告充分展示了2024年西湖區政協工作的“高度、深度、溫度、廣度、效度和力度”,成績斐然,令人振奮。他希望西湖區政協更多地關注優商強商政策落地,助力多層次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促進法治賦能體系建設,為營造肯定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社會氛圍貢獻政協力量。

張露莎委員說,兩份報告讓委員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西湖區政協廣泛匯聚各界別的智慧力量,特別是在“雙百引薦行動”、老舊小區改造、數字政協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作為一名來自衛生系統的政協委員,她將把目光聚焦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老齡化背景下醫養康護融合等民生熱點領域。同時持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維護、適老化醫療服務提供等內容,積極參與“服務為民”活動,努力做到群眾有所呼、委員有所應。

趙琦峰委員說,兩份報告中一組組數據翔實,特別是在“兩鎮六街區”、城市更新、“一菜一早”、西湖康養方面,體現了西湖區政協2024年滿滿的成績。2025年,他依然關注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夠結合自身所在領域,在三墩五里塘歷史街區、鐵路新村改造這兩個項目上進一步彰顯擔當作為,為西湖區城市更新做好樣板,助力西湖區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儲成林委員說,工作報告用數據說話、內容全面務實。作為消費品品牌出海企業的一員,他認為當前消費品品牌出海面臨一系列挑戰。對此,他建議圍繞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拓展海外營銷渠道、優化跨境電商生態等方面,通過搭建服務平臺、加強國際合作、創新營銷模式、完善政策支持等有力舉措,推動消費品品牌出海高質量發展,以破解行業困境,助力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裘海波委員認為兩份報告以扎實的數據和生動的實踐,展現了西湖區政協2024年精彩紛呈的工作成果,對2025年的政協工作提出了五個再鞏固、再深化的具體要求,令人振奮。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特別關注特殊教育的優質發展,希望在西湖區的“特殊兒童”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她建議在特殊教育學校附近開設愛心小賣部,售賣孩子們手工做的糕點,為孩子們就業提供場所,讓全民來支持特殊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