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西湖區政協工作亮點頻現
這一年的履職數字
會帶給我們哪些驚喜?



優秀的履職數字
是西湖區政協2023年奮斗的證明
如何取得這樣的好成績?
一起“解秘”這份“高分答卷”


★鑄牢政協之“魂”★
政治責任“立起來”

牢牢把握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的根本屬性,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團結引領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召開黨組集中學習研討會6次,講授專題黨課5次;開展“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赴河北省西柏坡等地考察學習;深入推進“走親連心,民呼我為”活動,開展課題調研7項,領辦民生實事和發展難題12個。
切實加強黨的建設,以打造“同心同杭·紅領西湖”政協黨建品牌為牽引,高水平推進“兩個全覆蓋”;《踐行“民呼我為” 庚續紅色根脈》入選全市政協系統黨建工作精品案例。

★貢獻政協之“智”★
發展合力“匯起來”

圍繞亞運場館運行保障、賽后體育產業發展等協商建言,組織開展“助力亞運三大提升行動”省市區三級政協專項集體民主監督;舉行“凝聚‘政’能量,同心迎亞運”趣味運動會和委員毅行活動,宣傳委員助力亞運的履職故事,營造濃厚亞運氛圍。
聚焦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營商環境、雙城聯動、文旅融合等議題開展協商活動,相關協商成果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圍繞優化高校經濟合作機制等16個主題開展專項調研和協商“回頭看”,推動相關決策落地實施;依托“溪湖匯”委員工作室組織開展“雙百”引薦行動,為區委區政府匯集資金、引薦優質項目和人才。
聚焦構建濕地生態體系、重塑國土空間新格局開展專題協商,組織開展司法輔助人員隊伍建設、盤活存量“三塊地”等重點課題調研;聚焦未來社區全域一體化數字平臺建設、“一湖三鎮”融合發展等主題開展界別協商、對口協商,助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社會治理領域相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展現政協之“為”★
惠民成果“實起來”

聚焦破解基層衛生服務供需瓶頸、助力穩就業促發展,深入調研、開展協商,有關建議被轉化為具體施政舉措;“民生議事堂”“協商驛站”圍繞老年食堂擴容提質、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等議題開展協商活動,助力增進民生福祉。
常態化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協調解決各類問題57個;制定《貫徹“六六行動”,助力委員企業紓困解難協商行動工作方案》,協調解決實際困難20余個,助力委員企業健康發展。
完善提案辦理協商機制,升級提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提案辦復率、問題解決率、委員滿意率“三個百分百”;健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機制,《關于我省平臺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若干建議》得到省政協領導批示,《“雙減”近兩年,“小學生大書包”問題仍未有效解決》等25篇信息被全國和省市政協錄用;“微民情”應用有效運轉,累計收到各類治理問題和群眾訴求120個,均流轉屬地鎮街和相關部門處置落實。

★發揮政協之“長”★
思想共識“聚起來”

健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在政協開展經常性工作的機制,制定委員聯系服務“責任清單”,優化主席會議成員聯絡聯誼工作機制,進一步暢通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意見訴求表達渠道,持續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搭建聯絡聯誼平臺,打造“溪湖匯”委員工作室集群30家,吸引1500余名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政協;建成啟用區政協委員之家,掛牌市政協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西湖區分中心,拓展了委員團結聯誼、體驗協商民主、服務人民群眾的空間。
編撰《西湖守藝人》《西湖傳技人》,承接《戰“疫”長歌——杭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史料(西湖篇)》編撰工作。成立西溪書學·畫學研究所,舉辦“東西攜手、區校合作,文化走親潤杭城”等書畫作品展陳、筆會雅集活動10場。舉辦以“同心共創、不止西湖”為主題的“西湖活動周”,講好西湖故事、委員故事。

★夯實政協之“基”★
履職本領“強起來”

構建“1+X”委員學習培訓機制,舉辦委員集中培訓班1次、常委集中培訓班2次,組織小分隊外出學習考察12次,委員履職“四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共有25個集體和50名委員獲評各類履職優秀榮譽稱號。
以打造“六型”機關為目標,推動機關上下講政治、鑄忠誠,提素質、強本領,轉作風、增效能。在全省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全市唯一一個區(縣、市)政協作典型發言,成為全市唯一一個省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1篇協商案例入選全省民生議事堂典型案例匯編;《“登堂進站”解民憂,凝聚共識助發展》《杭州市西湖區政協以主題教育成效助力增進民生福祉》等2篇新聞在人民政協報頭版刊登。